一、出臺背景
為全面落實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國家戰略,深入踐行“兩山”理論,遵循《浙江省海島大花園建設規劃(2019-2025年)》要求,推動海洋海島旅游,助力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編制出臺《普陀海島公園建設規劃(2020—2035)》顯得十分迫切和必要。
二、指導思想
高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偉大旗幟,堅持以“八八戰略”為指引,貫徹落實全省海島大花園建設,以保護海洋生態環境為核心,以陸島聯動、文旅融合、科技創新、生態修復為路徑,依托普陀優質海洋旅游資源和特色海島民俗文化,對海洋海島資源進行“綠色利用”,發展海洋海島旅游,建設人海和諧、陸海統籌的普陀海島公園,成為踐行“兩山”理論的普陀樣板。
三、《規劃》主要內容
(一)規劃范圍和期限
規劃選址舟山市普陀區的西南部、中部及東北部區域,總規劃面積632.83平方公里,其中:陸域面積約227.71平方公里;海域面積約405.12平方公里。
以浙江省海島公園驗收期限為依據,確立普陀海島公園規劃期限為2020-2035年。其中:2020-2022年為創建期;2023-2025為提升期;2026-2035年為發展期。
(二)項目背景和創建優勢
國家“一帶一路”和“長三角一體化”戰略指引、《浙江省海島大花園建設規劃(2019-2025)》政策推進,及經濟增長驅動、區域升級訴求等多重因素,要求加快推進普陀海島公園建設。
市井繁盛的文化優勢,眾星拱衛的格局優勢,就近承接的區位優勢,新舊相生的疊加優勢,中國漁都的心智優勢共同疊加成普陀海島公園創建優勢。
(三)定位導向和藍圖構想
1、定位導向
(1)總體定位。國際漁都島城——海上清明上河圖。全面展示中國生態治國、走向深海戰略的國際漁都島城,繪制最具時尚人文氣韻的新時代海上清明上河圖。
(2)形象定位。國際島城,東方漁都。
(3)發展目標。創建期(2020-2022年):浙江海島公園建設新樣板,海上花園城市會客廳。提升期(2023-2025年):長三角海島都市休閑旅游目的地,全國海島綠色發展引領區。發展期(2026-2035年):國際水準、國內知名的海島旅游目的地,踐行“兩山”重要理念的“海島樣板”。
2、藍圖構想
(1)空間策略。本島立門戶、群島強關聯、離島凸特色。
(2)空間意向。譬如北辰,眾星拱之。
漁都島城:本島-四區三線、兩岸一港。
內灣島群:螞蟻、登步、桃花、蝦峙。
生態離島:白沙、東極。
(3)空間結構。打造“一城耀眼,六島璀璨”的空間功能結構。一城,即由沈家門、東港和展茅等三個街道共同組成的本島,是本案空間意向中的“北辰”,直接承載著國際漁都島城的主體建設目標,是“海上清明上河圖”的基礎圖底。六島,即由螞蟻、登步、桃花、蝦峙等4個內灣島群和白沙、東極等2個生態離島的空間統稱,是本案空間意向中的“眾星”,以其各有所特的功能承接共同拱衛本島都城,是“國際島城,東方漁都”的關聯式組合。
(四)產品體系和項目抓手
1、產品體系
(1)海島都市休閑。以普陀區本島的旅游服務設施、商業服務中心、居民休閑綠地公園、建筑街區等為基礎,開發具有藝術品位、時尚休閑、特色商貿和濱港娛樂功能的海島都市休閑產品,打造自貿交流、海鮮美食體驗、時尚購物、城市觀光、藝術品位、會展賽事等豐富多樣的海島都市旅游產品。
(2)濱海康養旅游。以創建醫療旅游先行區為目標,引進國際高端醫療服務項目,推進實施健康養生項目,打造國際醫療合作區,開發健康檢測、養生體驗、健康產品、康復休養的國際醫療旅游產品。
(3)海島旅居生活。依托海島現有的自然與文化資源,在保障海島基礎設施建設、提升服務設施功能的基礎上,挖掘海島度假特質,開發海島觀光、漁村休閑、康體養生、精品住宿等多元化旅居生活旅游產品。
(4)濱海體育運動。依托現有的海釣產業基礎,完善海上運動休閑項目建設,形成完整的濱海運動產業鏈,打造遠洋娛樂、近海娛樂、沙灘娛樂、主題公園、濱海賽事等濱海運動產品。
(5)多元研學交流。依托普陀區海島優質的海洋自然資源和文化資源,以海洋產業、海島氣象、紅色文化、“人類命運共同體”為特色主題,完善基礎設施和相關服務設施建設,開發海洋自然研學、愛國主義教育、軍事文化科普等多樣化研學旅游產品。
(6)文化創意體驗。依托普陀豐富的文化資源,挖掘其文化內涵,開發漁俗文化體驗、現代文化體驗、佛教文化體驗等多元化的文旅融合旅游產品。
2、項目抓手
(1)重點項目策略。強商業,振興本島。規劃對于普陀本島在旅游要素容納的一般性項目基礎上,特別注重對國際都市旅游目的建設的基礎供給性考量,著重對其關鍵決定因素的商圈進行了前瞻性梳理和對應項目安排,以振興本島,為普陀乃至舟山旅游新格局的開創奠定基礎。明特色,激活離島。規劃對本島以外的島嶼秉承“整體性關聯,差異化發展”的理念,按“一島一主題”的建設方針逐一進行定制化項目安排,以在項目層面為“六島璀璨”提供可轉化的基本支撐。
(2)重點項目布局。規劃站位國際都市,圍繞旅游產品的打造,從海島公園的共性出發,以近期“引擎增量”的目標,共篩選出18個重點項目包。
七大都市旅游項目包:東港一湖,內湖商圈移動商業激活;東港一灣,塘頭蓮花洋片區綜合開發;東港一岸,國際級城市濱海岸線;沈家門一街,東大街業態及步行環境綜合提升;沈家門一區,老城區文化活化城市更新;沈家門一館,中國(沈家門)漁業氣象博物館;沈家門兩市場,國際水產城及東河市場綜合提升。
五大配套延展目包:展茅都市一園,展茅都市田園綜合體提質升級;沈家門老城區系列旅游地圖策劃;世界級海洋文化創意島(魯家峙);中央山體公園建設工程新區;小干自貿旅游島。
六大特色主題項目包:東極島——逐夢度假島;螞蟻島——紅色記憶島;登步島——零碳生態島;桃花島——浪漫仙境島;蝦峙島——海味生活島;白沙島——海釣天堂島。
(五)十大工程規劃
1、全域景區化工程
(1)A級景區與特色小鎮。通過景區產品業態豐富、主題IP塑造、空間聯動發展等措施,提升區域內桃花島、沈家門漁港小鎮、冠素堂食品文化體驗園、杉杉普陀天地、螞蟻島、接待禪寺等A級景區品質。
(2)景區村莊。規劃期內,規劃范圍內31個漁農村全部完成景區化改造,在基礎設施、產業發展、環境整治、村莊管理等方面融入旅游元素,基本實現景村一體化發展,90%以上漁農村為A級景區村莊,爭取實現景區村莊全覆蓋。到2022年,規劃范圍內3A級景區村達到9個以上。
(3)精品民宿。堅持政府引導、市場運作、社會參與、形式多樣的原則,全力推進海島民宿特色化、規模化發展。逐步形成地域特色鮮明、建設管理規范、配套服務完善、具有一定規模和品牌影響力的海島民宿產業。
(4)旅游廁所。大力推進海島“廁所革命”, 提升海島廁所建設標準化、設施現代化、運營專業化和管理規范化,加快旅游廁所評級工作,每年新建、改建旅游廁所不少于10座。到2035 年底,規劃區內所有旅游景區、旅游線路沿線、交通集散點、鄉村旅游點、旅游參觀點、旅游娛樂場所、休閑步行區等處設置的旅游廁所都要達到優良標準,實現“數量充足、干凈無味、免費使用、管理有效”的目標。
2、海島文化基因解碼工程
基于重要文化元素的解碼,項目組持續在文化基因的轉化利用上進行探索,將解碼成果應用于旅游景區和線路設計、文創產品開發、品牌活動打造、精品文藝作品的創作、文旅IP打造等工作上,重點打造“非遺文化客廳”、創辦“‘一帶一路’文物的時空漫游”主題展、搭建“產、學、研、銷”鏈條體系,讓文化真正“活”起來。
3、交通暢通工程
4、主題IP和線路工程
(1)創新品牌形象。構建普陀海島公園品牌識別(VI)系統,將旅游營銷與城市宣傳相結合,在對外政務、商務及經濟文化交流中統一使用品牌元素;在高速公路、跨海大橋、機場和碼頭等進出通道,設立普陀海島公園形象宣傳廣告牌,建設富有視覺沖擊力的“第一印象區”。
(2)強化多元營銷。依托背靠普陀山的區位優勢,精準化研究前往普陀山進行禮佛朝拜的香客群體與文化體驗的游客群體的旅游需求,分流普陀山旅游客源市場。持續深耕長三角都市客群市場,為積極承接長三角都市客群市場,切實滿足以休閑度假、親子家庭為主的市場需求。借助國際主流社交媒體與自媒體平臺,常態化開展新媒體營銷矩陣,加速拓展國際旅游市場。
(3)構建品牌化節慶體系。以沈家門漁港民間民俗大會為文化淵源與活動基礎,通過創新旅游業態、深化文化體驗、拓展營銷渠道等方式,打造海島民俗品牌節慶。舉辦桃花仙島·海浪音樂節、國際海鮮美食烹飪大賽,豐富海洋創意品牌節慶活動。以全國磯釣名人精英賽、舟山群島馬拉松為載體,打造藍海運動品牌節慶。舉辦中國(舟山群島)國際游艇展、中國(舟山)自貿區大宗商品貿易論壇,構建自貿會展品牌節慶。
(4)旅游交通。依托現有碼頭和航線條件,圍繞升級海島大花園建設要求,培育東海主題游線路、本島都市休閑游線、東極跳島精品游線、普陀跳島精品游線,豐富海島旅游航線產品譜系,提升游客觀光度假體驗。
5、“點睛亮景”標志性景點打造工程
打造東港內湖商圈時尚都會景觀,塘頭蓮花洋片區碼頭濱水景觀,東港國際級城市濱海岸線活力都會濱海岸線景觀等。
6、綠色景觀建設工程
規劃區景觀體系主要通過自然型景觀、人文型景觀、產業型景觀以及氛圍型景觀進行開發建設。為海島公園創建、區域旅游品牌塑造、離島度假旅游目的地的打造提供更好的發展條件。
7、金色沙灘修復工程
繼續推進以魯家峙北岸線整治工程未代表的漁港清淤行動,有效加快港灣水體轉換。將灘涂綠帶作為吸納、消減污染物和二氧化碳的重要載體,結合沈家門港灣濕地環境及水體條件,選取灘涂高程較高、不影響船舶錨泊、風浪小的魯家峙西南側、墩頭客運站及漁港橋南側三塊灘涂種植紅樹秋茄及部分堿蓬草,構建生態安全緩沖帶,恢復漁港兩岸灘涂自然濕地。
8、幸福漁村工程
(1)給水工程。東極鎮新建有東福山、廟子湖、黃興、青浜海水淡化水廠各1處,白沙島新建有海水淡化水廠1處。
(2)污水工程。規劃新建3處污水處理廠;污水提升泵站共15處,現狀保留10處,規劃新建5處。
(3)電力工程。為滿足未來各島用電需求,規劃將桃花變、登步變等由35KV提升至110KV。規劃鼓勵建立分布式光伏發電系統,用清潔能源供電。
(4)通信工程。規劃通信局房8處,現狀保留4處,結合新建片區設置4處;郵政局5處,現狀保留1處,規劃新建4處。
(5)燃氣工程。規劃僅新建燃氣調壓站1處。舟山本島、桃花鎮、蝦峙鎮等近期氣源從寧波LNG接收站輸送至舟山,遠期氣源可由舟山LNG接收站供氣。
(6)環衛工程。規劃環衛中心2處,現狀保留1處,結合小干島新建片區規劃1處;按服務范圍約1-3km規劃垃圾轉運站15處,現狀保留3處,規劃新建12處;現狀保留東極鎮各島的垃圾焚燒廠,提升改造后采用無害化垃圾處理,共4處。
9、“零碳島”建設工程
按照循環型工業發展理念,實施海島綠色循環產業發展工程,推進海島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因地制宜開發海島太陽能、海上風能、潮汐能等可再生能源,實施海上風電、漁光互補、光伏電站等一批清潔能源項目,推進“零碳島”建設和清潔能源發展工程。
10、生態環境監測工程
針對海島的整體生態環境,從海洋生態和能源生態出發,建立一個海島生態信息化平臺與一套生態環境監測系統。同時,根據海島公園“一城六島”項目規劃,針對性加密氣象監測設施,提高對主要航線和區域的大風、能見度和強對流天氣的監測能力,建設數字休閑漁業、海洋旅游氣象智慧服務系統,提升休閑漁業、海洋旅游、海上交通的精細氣象服務保障水平。
四、解讀機關及聯系方式
《普陀海島公園建設規劃(2020-2035)》由區文廣旅體局負責解讀,解讀人:張勇(區文廣旅體局海島旅游發展研究中心科長),電話:0580—3055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