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筑牢穩產保供基礎地位,構建現代鄉村農業體系
一是穩住農業基本盤。堅決守住糧食生產和重要漁農產品保供底線任務,現已落實糧食播種面積1.02萬畝,其中早稻種植1300畝,小麥1900畝。蔬菜播種面積0.92萬畝。
二是守住土地生命線。通過糧食功能區劃調整,落實補化優化地塊3277畝。加強拋荒地整治,現已完成整治290畝,已完成60%。結合前期非糧化整治的成果,積極抓住全市農田提標專項行動契機,大力實施高標準農田建設,已落實建設面積860畝,已完成設計,進入招投標程序。
三是打響產品特色牌。編制“普陀水仙”和“普陀佛茶”等振興計劃。成功舉辦普陀佛茶文化節,打響普陀特色農產品金名片。加強展茅高標準RFS溫室大棚等農業設施建設,計劃引進以色列無水栽培技術打造現代農業產業園,目前已完成設計及概算,場地平整已完成,并進入招投標采購程序。
(二)打造宜居宜業宜游環境,推進漁農村全域秀美
一是持續深化“千萬工程”。堅持一島一品、一村一景,爭取新增一批具有普陀特色的省、市級美麗精品村,開展螞蟻美麗小島、六橫美麗風景帶、蝦峙美麗鄉鎮創建。截至目前,已下達啟動資金共計1135萬元至各相關鎮(街道、管委會)。螞蟻島美麗小島項目除三八海塘二期剛進場施工外,其余工程均已完工;六橫美麗風景帶項目完成施工圖審圖進行項目招投標;蝦峙美麗鄉鎮各工程項目均在收尾階段。
二是開啟未來鄉村建設新篇章。首批2個未來鄉村試點村黃楊尖、東極村各主體項目已基本完成。第二批3個未來鄉村創建村螞蟻島、白沙島、桃花鎮塔灣村已明確項目清單,總體進度推進至30%以上。同時,未來鄉村作為數字社會鄉村服務的基本單元,黃楊尖村和東極島片區已上線數字社會治理端綜合應用,完成治理端(浙政釘)門戶頁面指標展示和服務端(浙里辦)我的家園上線,塔灣村、螞蟻島村和白沙港村完成(浙里辦)我的家園上線。
三是深化數字賦能。建設垃圾分類“E網掃凈”、海島e間房、農民建房“一件事”等一批實戰管用、有辨識度的適漁適農多跨應用場景。海島e間房市區聯建,被省廳確定為"浙農富裕”盤活帶富場景應用試點市,已在浙政釘、浙里辦上架。
(三)深化集成改革,共享強村富民發展紅利
一是開展改革試點。開展“紅動藍灣?和美海島”共同富裕示范帶建設,計劃通過三年時間,構建共富型就業創業聯合體,把示范帶培育成為共富共享帶、產業興旺帶、最美景觀帶和城鄉融合帶,截至5月份,累計完成投資1741.82萬元,形象進度推進至34.8%。
二是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分類分檔逐村建立集體經濟年度增長目標,增強集體經濟“造血”功能和發展活力。截至目前上報9個集體經濟項目,其中“飛地抱團”項目1個、薄弱村項目2個,合計總投資2750萬元,預計增加村經營性收入250萬元。
三是深化閑置農房激活。推動宅基地“三權分置”改革,東極島大樹灣盤活閑置農房項目,收儲開發石屋群42幢閑置房屋,建設集“海島味、海洋風、漁村韻”于一體的海島風情漁村。平均每戶村民一次性獲得財產性收入40萬元。
(四)抓好規劃設計,確保水利重點工程項目落地。
一是以項目推進為關鍵,力爭早日取得實效。編制完成《沈家門城區水系規劃》、《蘆花、舵岙流域水系修編》等規劃。重點實施百項千億防洪擴排重點工程1項、舟山市海塘加固工程-普陀區項目6條、舟山市普陀區海塘安瀾工程(鄉鎮海塘)6項等項目,合計完成投資11856萬元。加快實施省級水利民生實事項目,目前農業水價綜合改革灌溉泵站提升項目已完工,水庫除險加固項目、山塘整治項目、農飲水提升項目和中小流域綜合治理項目分別完總進度的75%,、75%、70%和40%。
二是以城鄉一體為目標,提升海島供水品質。持續推進城鄉供水一體化工作,上半年已完成東極島地區供水一體化管理工作。積極謀劃普陀島際管網聯網工作,在已實施朱家尖至白沙海島管網的基礎上,繼續謀劃登步島—桃花島、蝦峙—六橫復線、普陀山—葫蘆島等海底輸水管道聯網工程,力爭列入省水利重點項目并取得資金補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