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以來,普陀區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省委、市委漁農村工作會議決策部署,緊緊圍繞農業農村重點工作,不斷開拓創新,真抓實干,扎實推進鄉村振興。
一、2023年上半年重點工作完成情況
(一)持續推進鄉村振興戰略。普陀于獲評2022年度浙江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實績考核優秀單位且全省排名第11名,已連續5年(2018-2022)獲此殊榮。并獲得首個神農鼎-銅鼎,全市唯一。一是全力推進縣城承載能力提升及深化“千萬工程”建設工程。印發《普陀區縣城承載能力提升和深化“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2023年工作要點》,召開城鄉提升工作推進會”;截至5月底,村集體經濟年經營性收入50萬元以上行政村占比達到49%;和美鄉村建設覆蓋率12%;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第一季度增速3.6%;城鄉居民收入第一季度倍差1.45。二是開展“百縣千鄉萬村”示范創建。印發《關于2023年高質量建設海島和美鄉村聚力打造共富海島樣板的實施意見》,計劃新增國家級鄉村振興示范村5個,爭創國家級鄉村振興示范區工作。三是持續推進“紅動藍灣?和美海島”共同富裕示范帶建設。2023年續建11個項目,截至5月底,完成計劃任務的8個,其中螞蟻島紅色門戶入島景觀提升、十里紅韻紅船體驗船項目已完工,未完成計劃任務的2個。累計完成投資2837萬元,年度形象進度推進至57%。
(二)高標準實施新時代美麗鄉村建設。上半年承辦全市漁農村環境全域整治提升現場推進會和全區迎亞運盛會全區城鄉環境綜合整治工作推進會暨村(社區)黨組織書記工作交流會,完成塔嶺下美麗田園和林吳美麗鄉村2個現場考察點打造。一是堅持高標高效,靶向發力抓整治提升。推動整潔田園大整治,美麗田園大提升。拆除各類簡易農業生產輔助設施468處,更新改造設施棚、生產管理用房838處,清理垃圾廢棄物2000余噸。結合“鄉村特色精品路”打造,開展補綠增花添彩行動完成570.85畝拋荒地整治。農村垃圾分類數字化“E網掃凈”場景建設不斷推廣應用,今年以來在5個鎮(街道)19個漁農村拓展垃圾分類數字化場景應用。已完成E網掃凈軟件平臺的迭代升級,研制的舟山市地方標準《漁農村生活垃圾數字化管理規范》已通過市級立項。二是堅持全域協同,品質為先抓鄉村建設。實施海島鄉村“八個一”工程,抓好白沙美麗小島、桃花美麗鄉鎮、登步美麗風景帶創建和葫蘆島“空心島激活”。實施產村融合項目試點,打造螺塘線城鄉融合示范帶。全力打造螞蟻島精神紅色教育基地、東極島中街山特色街、蝦峙河泥漕風情館、黃楊尖共同富裕村落樣板、多肉主題茅洋精品村以及“仙人掌+藤本”主題東福山島,打造品牌主題。推進第二批3個未來鄉村和7個精品村建設,打造“和美庭院”示范片區。三是注重長效,創新機制抓運維。制定“一張網格管到底、一把尺子量到底、一把掃帚掃到底、一把積分獎到底”等“四個一”環境整治長效機制,建立區、鎮、村三級聯動的工作推進機制,建立例會制、問題銷號制、排名通報制、獎懲約談制等制度,每年安排環境衛生績效專項資金1200萬元用于績效獎補。將漁農村環境衛生工作納入鄉村振興綜合考核內容,設立“紅黃藍綠”垃圾分類四色牌考評體系,形成合力助推的管理模式。
(三)黨建引領推進村級集體經濟提升攻堅。一是多舉措助力村級集體經濟發展。擬訂推進村級集體經濟提升攻堅行動方案,大力實施飛地抱團項目,謀劃引導相對薄弱村抱團發展集體經濟項目,以“共富聯合體”的形式培育具有抗風險和競爭力的優勢產業。目前4個項目進入市級競爭性立項,其中包括一個跨鄉鎮飛地抱團項目。累計成立強村公司4家,注冊資金2520萬元。深化閑置農房盤活利用,上半年盤活閑置農房63套,建設對峙村閑置農房盤活利用示范區。二是積極推進改革試點工作。實施“標準地”試點,目前三塊農業標準地地塊正在積極運營中,其中桃花茅山村農田基礎設施項目1300畝已于3月開工。推進“宅基地改革+鄉村建設”試點,收儲東極大樹灣42戶78幢房子,桃花烏石子35戶已達成收儲意向。三是強化村級資產管理利用。開展全區村級債權清理專項行動,截至5月底,共核實各村債權1.2億元,追回長期拖欠資金739余萬元;清理無效債權357萬元;向法院起訴債權案件30起,金額達512萬元。四是持續推進清廉村居建設。召開全區清廉村居建設推進會,全面部署清廉村居建設工作,并印發《普陀區村居六廉指數考評管理辦法(試行)》和《普陀區村居六廉指數考評細則》,著力打造一批具有普陀辨識度的清廉村居樣板,南岙村今年計劃進一步提升改造南岙廉政主題公園。
(四)增量保質推進農業生產再邁新臺階。一是做好農產品增量保供。上半年我區小麥種植面積達6200多畝,早稻播種面積約1800畝,均超額完成目標任務,當前單季稻在有序種植播種及插秧當中。根據今年預算安排,我區擬開展蔬菜基地建設,截至目前有3家種植主體申報基礎設施建設;計劃實施偏遠海島設施農業建設,完成白沙島連棟蔬菜大棚項目的詢價手續。2023年能繁母豬保有量任務為不少于650頭,積極推動和鼓勵養殖場在污水處理設計能力范圍內,增加生豬存欄,挖掘和釋放產能。二是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今年我區高標準農田建設任務2000畝,其中新建項目300畝,改造提升項目1700畝。目前,新建項目位于展茅曉輝村和大使岙村,已完成設計方案評審,正開展招標前期準備工作。桃花綠色農田建設項目已于4月中旬施工,目前正有序推進中。抓好市級農田基礎設施項目建設,展茅北向疏港公路沿線項目已接近掃尾階段;桃花鎮茅山村農田基礎設施項目施工進度過半,2023年東港農田基礎設施項目正不斷完善設計方案。三是抓牢農業“雙強”工作。涉及農業“雙強”項目4個,其中2個為區域性農事服務中心,1個為展茅標準化農藝農機示范融合基地,1個為圍欄智能化養殖農藝農機融合示范試驗基地建設,項目均有條不紊推進中。四是開展拋荒整治工作。出臺《關于開展耕地拋荒整治專項行動的通知》,明確整治任務和整治時間,落實包干人員,并附上各地整治圖斑,有針對性開展整治。截至目前,已完成整治面積857畝,占總任務的88.6%。
(五)積極做好漁農民幫扶。一是持續推進農業保險“擴面、提標、增品”。根據省農險辦文件通知,開展農險保費財政補貼資金2023年度預算編制、2022年度農險保費結算和績效評價工作。二是做好漁農民技能培訓。上半年已完成農村實用才培訓4期154人,已完成農村實用人才培訓全年計劃的100%。“浙派工匠”民生實事技能培訓6期,技能考證216人,完成計劃任務42.78%?!扒f農民素質提升”普及性培訓2期,培訓人員63人。三是持續推進低收入漁農戶增收行動。加快創新幫扶手段,完善幫扶機制,對2272余戶、3116余個低收入漁農民,建立“一戶一策一干部”每月日常走訪機制。落實公益崗位開發管理,計劃推動全區公益性崗位設立100個以上。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是漁農村環境動態性問題依然存在。田園棚架亂搭建、生產工具亂放置,房前屋后無序堆放等問題,存在動態性反復。部分區塊整治后未及時復種。重建輕管還不同程度存在,部分鎮、村,在項目建成后缺乏對綠化、景觀節點等管護,建設成效未達預期。
二是村集體經濟發展動力有待激發。相對薄弱村因自身缺少資源和資產,缺乏具有發展前景的優勢項目,村集體經濟組織主體責任未落實到位,內生動力難以激發。閑置農房在激活開發利用過程中有關審批政策不夠靈活,同時部分閑置農房年代久遠,破損嚴重,前期需要投入大量的改造資金,為閑置農房盤活工作帶來一定的投資壓力。
三是漁農民參訓的熱情不高。由于受訓漁農民普遍文化程度低,年齡偏大,一些漁農民沒有充分認識到培訓的重要性,且由于滯留在家的,就業競爭力差,參加培訓的積極性不高;漁農民總體數量少,高素質農民培養任務困難,效率偏低。
三、2023年下半年計劃
一是力爭保持鄉村振興實績考核優秀。做好迎接省、市鄉村振興督查、考核的準備,爭取鄉村振興考核走在全省前列。做好鄉村振興考核工作。做好迎接省、市鄉村振興督查、考核的準備;完成省、市下達的各項任務。
二是持續抓好環境潔化和全域美化。持續抓好以整潔村莊、整潔田園為主要內容的環境整治提升,以“星級村”達標創建為抓手,實現村莊田園干凈整潔。在美麗普惠的基礎上,突出主題、特色、品質,持續抓好海韻禪鄉共富示范帶、東海極地共富示范帶、星辰大海螺塘線特色精品路、未來鄉村(和美鄉村示范村)、歷史文化重點村等一批項目創建打造,展現好“千萬工程”實施20周年標志性成果。
三是不斷推動農業生產發展。跟進高標項目、農業“雙強”項目的進度,保障項目完成。定期督促實施單位按照施工進度安排建設項目,實地查看項目施工進展情況,保障相應的資金扶持到位。督促有關鄉鎮在規定的時間節點前完成拋荒地塊的整治任務,并落實作物的種植。定期回頭查看整治情況,對落實不到位的進行整改。組織做好第三次土壤普查工作,配合第三方完成耕地、園地、草地等表層樣點的質控等工作。
四是加快推進村集體經濟項目建設。出臺《關于進一步推進我區村級集體經濟提升攻堅行動的實施意見》及《普陀區集體經濟發展示范村建設項目競爭性立項實施辦法》,明確的財政、土地、金融等方面政策措施,加快推進集體經濟項目建設。加強項目扶持,對各地申報實施的相對薄弱村項目和通過競爭性評審確定的集體經濟發展示范項目加強項目指導、檢查,督促項目早開工、早建設、早投產。
五是進一步深化清廉村居標桿培育。做好南岙村重點區域打造,通過重點打造區域的引領,深入挖掘一批“一村一品”的清廉村居建設典型,營造清廉村居濃厚氛圍,推動清廉村居建設提質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