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屬各科室、各社區:
現將《普陀山鎮應急消防管理體系建設實施方案》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落實,抓好相關工作。
舟山市普陀區普陀山鎮人民政府
2024年3月20日
普陀山鎮應急消防管理體系建設實施方案
一、基本情況
普陀山鎮隸屬于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山朱家尖管理委員會,歷史悠久,人杰地靈,是四大佛教名山所在地。普陀山景區總面積14.77平方公里,其中城鎮開發邊界內區域54.50公頃,占3.69%;轄區內現戶籍人口5100人,在籍戶數2103戶,常住人口數10661人。轄區內林業等生態旅游資源豐富、名勝古跡較多,旅游服務業態發展較好,日平均游客流量在3.31萬人次,日最大游客量9.8萬人次。現有大小寺廟對外開放29處(宗教系統上登記),另有老舊庵堂53處(其中庵堂39處,茅蓬14處)處于封閉維護或改造中,原居住人員現已全部騰退。納管商貿企業(包括沿街店鋪)193家,出租房(包括小型接待場所1230家)1357家,因此給日常的安全生產和消防管理帶來了較大的壓力。
二、重點工作舉措
(一)優化基層應急消防管理架構
1.強化鎮黨委政府應急消防統籌協調功能。堅持黨政主導,構建鎮黨委、政府主要領導掛帥的集中統一領導、按責分工落實的“1+4+X”應急消防管理組織體系。
“1”即一個應急消防管理委員會,由鎮黨委書記、鎮長擔任雙組長,分管副書記任常務副組長,分管班子成員任副組長,辦公室設在鎮政府綜合信息指揮室,承接“141”基層智治平臺。辦公室主任由應急消防管理委員會常務副組長或副組長兼任,加掛應急消防管理站牌子,并調配1名中層干部專職負責應急消防管理站工作,承擔基層應急消防管理統籌、協調、指揮職責,督促各條塊力量開展應急消防管理工作。
“4”即實行安全生產和消防委員會、防災減災救災委員會、防汛防臺委員會、森林滅火指揮部四線管理,主任均由鎮黨委書記、鎮長擔任,分管副書記任常務副主任,辦公室設在應急消防管理站。
“X”即安全生產和消防管理委員會下有10個專業委員會,保持原普陀山鎮安全生產委員會各專委會架構不變。包括安監專委會、旅游專委會、城市運行(燃氣)行業專委會,宗教專委會,小型接待場所(出租房)專委會,經貿建設(房屋)專委會,洛迦山專委會,城市運行專委會,文教衛居家養老專委會,道路交通專委會形成各條線齊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2.明確社區應急消防管理責任。在社區層面全面建立由社區“兩委”主要負責人擔任組長的應急消防管理工作組。明確社區兩委班子成員的應急消防管理工作職責,在社區干部中擇優選配社區應急消防日常管理員,原來每個社區增聘的三個安全管理員不變(視情繼續增聘),負責統籌落實社區安全生產、消防安全、自然災害防治等應急消防管理日常工作。
3.加強網格的應急消防管理職責。全面推進普陀山鎮應急消防管理工作融入基層社會治理“一張網”,根據原來的網格單元數量,建立以網格為基本單元的基層應急消防管理組織架構,將社區安全管理員、企業安全員、物業人員、志愿者、樓道長等充實到網格長、專職網格員、兼職網格員等為主體的“1+3+N"網格化管理架構。結合社區微型消防站建設實體化運作,網格長、專職網格員、兼職網格員等抓落實,將風險隱患巡查,協助做好預報預警、避險轉移、抗災自救等工作納入網格員職責,實現網格員應急消防管理職責落實全覆蓋。
(二)標準化推進應急消防管理站建設
1.完善硬件設施。投入專項資金建設普陀山鎮應急消防管理站,選取普陀山鎮政府辦公室3間,設置應急救援指揮室、辦公室、詢問室等,滿足應急消防管理人員應急指揮、日常辦公、執法辦案、會議培訓、物資儲備等功能需要,同時配置1輛工作用車,購置辦公室用品用于日常管理辦公、安全消防檢查執法等。
2.充實人員力量。應急消防管理站核編8人,具有執法證3名。其中配中層正職站長1名、副站長2名(其中一名副站長由消防站站長兼任,不含在核編的8人中)。同時,由管委會應急管理局行政執法隊力量和消防救援大隊副大隊長下沉駐點辦公,強化執法指導,全面提升應急消防能力。
3.明確職能職責。應急消防管理站負責應急消防管理日常綜合性工作的統等協調:承擔自然災害、事故災難類突發事件的指揮調度、預警信息發布、信息應急和安全生產和消防檢查,龍樹路消防站承擔消防等綜合應急救援職能,同時各社區以已建的加強型微型消防站加為依托載體,負責本社區范國內的消防檢查、宣傳教育和滅火救援工作;同時,各社區組建1支15人以上的應急突擊隊,有效形成15分鐘應急消防救援聯動體系,確保快速響應。
三、特色工作舉措
(一)堅持平戰結合、防治融合
1.平戰結合,形成防救一體格局。應急消防管理站與綜合應急消防救援隊實行“站隊一體”運作,明確由應急消防管理站長統籌管理綜合應急和消防救援隊、社區應急突擊隊的工作模式,確保應急救援力量統一調配、統一監管。制定“平時、戰時”兩套運行機制,日常優先確保區域性微型消防救援站各自不少于4人值班執勤;在發生突發事件時,由應急消防管理站統一指揮綜合應急和消防救援隊、社區微型消防站、社區應急突擊隊等開展突發事件應急處置。
2.站片合一,織密快速教授網絡。基于普陀山鎮地形不一,游客量多的特征,普陀山鎮設立四個社區加強型微型消防救援援站(應急突擊隊),完善“1分鐘接警、3分鐘出動、5分鐘啟動處置”的“135快速救援圈”,有效彌補普陀山鎮因前山和后山,社區和社區之間有一定距離差而帶來的應急救援短板。
(二)加強多方聯動、過程閉環
1.強化“中樞”、上下聯動。在“1+4+X"主架構的基礎上,考慮到鎮里消防單位比較多,消防風險大,消防救援大隊的主要力量在山上的實際,增設1名消防大隊副大隊長為應急消防管理委員會副主任,協助鎮黨委副書記重點抓好基層應急消防體系建設和日常的消防救援工作和消防檢查指導工作。建設與浙江省消防總隊調度平臺貫通的報警系統,應急狀態下可由普陀山消防救援大隊直接統籌調度,進一步確保上下同頻、高效協同,真正做到“救早滅小”。同時充分利用鎮“141”基層智治平臺,隨時掌握重點人員、重點時段、重要點位的動態信息,成功打造一個可監管、可預警、可指揮的綜合治理預警“雷達”系統,進一步提升全鎮群眾的安全感和滿意度。
2.壓實責任,考核晾曬。鎮因地制宜建立健全基層應急協同機制,考慮到社區差異性問題,采取個性和共性相結合的工作方式,制定“一村一冊,一隊一冊”作戰圖,明確工作目標及獎懲辦法,全面壓實各部門、站所、社區職責。圍繞“完善村社網格員隊伍”、“開展安全生產大檢查大整治”、“完善預警發布”等方面,對社區應急消防體系建設進行量化賦分,納入鎮年終考核。
3.聯動執法、量化閉環。應急消防管理站可定期獨立聯合相關行業部門進行靈活檢查機制,每月開展檢查,大力整治沿街店鋪、出租房、等重點場所的消防安全隱患。推行“七日”閉環工作法,認真梳理制定“責任、任務、隱患、銷號、處罰”5張清單,明確責任主體,實現“一站式”監管。抓好“排查、交辦、整改、驗收、通報、約談問責”等6個環節,協調相關職能部門全面排查風險,限時整改問題,確保隱患不過7天,并結合周通報、月例會,切實形成工作閉環,推進“一張網”貫通。
(三)強化政策保障、能力建設
1.社會賦能、提升能力。探索“政府+社會”的合作模式,充分調動社會力量。鎮政府通過政府購買服務形式引進消防及部隊退伍人員,分別充實派駐至4個區域性微型消防救援站,有效提升了消防救援能力。與本市千島救援隊建立合作機制,邀請社會化力量千島救援隊2名隊員兼教練員入駐龍樹路消防站,全面提升普陀山鎮應急消防管理站綜合應急救援能力。
2.宣傳培訓,動員力量。通過普陀山鎮應急消防救援體系的建設,積極向全鎮社會開展相關消防安全救援類的基本知識和技能培訓,動員普陀山鎮所有單位人員開展消防檢查、應急處突技能(常見的心肺復蘇等)等常見的志愿者應急培訓,實現在三年內相關輪訓全覆蓋,實現全員的自查、自救、他救的功能,發揮最大的社會效能,打通普陀山鎮應急防救最后1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