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期(總第269期)
聯系電話:3014543 E-mail:ptstb3014543@163.com
本 期 目 錄
工作動態
l 我區有力推動生態環境公眾滿意度提升
l 我區多向發力強化水產車“拋灑滴漏”全鏈條監管
l 我區新增一項水產品行業國際標準
生態視野
l 生物多樣性體驗地:與蟲為伴、與鳥共鳴的花海暢游之旅
工作動態
我區有力推動生態環境公眾滿意度提升
我區2025年度生態環境公眾滿意度為 91.12 分,居全省第30名,較去年提升17名。一是回應群眾關切。系統梳理歷年滿意度調查反饋情況,攻堅居民區、學校、醫院等群眾重點關注區域周邊噪聲、油煙類問題,確保環境整治成效群眾可感。1-6 月,區生態環境部門調處群眾環境信訪9件,調處率100%。二是深化隱患排查。常態實施“雙隨機”檢查,綜合運用無人機、視頻監控等非現場執法方式,排查重點環境風險源企業43家,督促整改隱患問題22個。在建筑工地、廣場舞集中地等重點區域,布設噪聲、揚塵等自動監測預警設備,推動環境問題及時發現、快速處置。三是加強宣傳推廣。采取有獎答題、公益廣告、設攤互動、全媒報道等方式,增進群眾對美麗普陀建設的重視度和認可度。今年以來,發布生態文明建設相關報道 200余條次。 (區生態環境分局)
我區多向發力強化水產車“拋灑滴漏”全鏈條監管
為有效解決水產運輸車輛“拋灑滴漏”污染城市道路問題,營造優美、整潔、和諧的城市環境,我區堅持“源頭嚴防、過程嚴管、后果嚴懲”全鏈條監管原則,多向發力開展水產車“拋灑滴漏”問題專項整治行動。
一是筑牢源頭防線。加強國際水產城出入口車輛檢查,設置2處檢查點,對進出車輛開展檢查,8月開漁以來累計檢查車輛2000余輛,整改200余輛,杜絕車輛“帶病上路”。同時,開展針對性宣傳,在國際水產城出入口醒目位置懸掛宣傳橫幅,通過手機短信精準發送《水產運輸規范告知書》,提前告知、明細規范,將問題遏制在萌芽狀態。
二是織密監管網絡。聚焦問題高發區域,在城北天吳隧道北側、舟漁公司等水產運輸車輛必經之路,科學布控專項檢查崗,實行早中晚三班值守,對過往水產車實施“逢車必檢、違規必究”。重點對水產運輸車輛不關閉水箱閥門、未進行密封改造等問題進行查處,整治行動開展以來,共投入執法人員22人次,設卡檢查14次,排查水產車輛176輛。同時,在城北天吳隧道北側設置水產車放水點1處,確保“水空出車”。
三是鐵腕執法查處。同步依托智慧城管、視頻監控平臺,加強違法行為捕捉和非現場執法管理。創新實施拋灑滴漏違規車輛“黑名單”制度,將不配合檢查、不協助調查、多次違反規定、多次受到處罰的車輛列入不予出入裝運“黑名單”。整治行動開展以來,累計立案查處“滴漏拋灑”違法行為17起,已有87輛水產品運輸車輛納入“黑名單”。
(區綜合行政執法局)
我區新增一項水產品行業國際標準
近日,我區企業參與制定的《速凍裹衣水產制品—產品規范》正式發布,系我國牽頭制定的首個調理水產制品國際標準。一是夯實政策支撐。出臺推進標準強區建設工作任務清單,對牽頭制定和參與制定國際標準的單位分別給予100萬元和10萬元補助,激發企業積極性。二是深化技術幫扶。實施“標準化+”戰略,建設水產品精深加工產業質量基礎服務平臺2.0,引入優質服務機構和水產品標準化專家,提供起草、申報等全流程指導。目前,我區牽頭或參與制修訂國際標準2項、國家標準69項、行業標準14項。三是強化標準意識。開展“世界標準日”“質量月”等活動,深入企業、機關等進行標準化法律法規普及,提升全民標準化意識。今年以來,開展入企指導70余次。
生態視野
生物多樣性體驗地:與蟲為伴、與鳥共鳴的花海暢游之旅
武義花田美地生物多樣性體驗地位于金華市武義縣王宅鎮要巨村,占地約6000畝,自然資源豐富,生態環境宜居,入選浙江省100個“最美田園”,被評為最美賞花勝地。體驗地分為生態景觀區、互動體驗區和綠色生活區,構建蟲、鳥、花、牧場、非遺、農事6個自然教育研學課程體系,打造花田自然研學之旅,以自然山水為依托,以花海為主題,描繪出一幅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好畫卷。
室內體驗部分
體驗地建有昆蟲科普館、鳥類科普館、大漆館、扎染館、農業科普大棚等,可滿足公眾科普和各類研學活動需要。
昆蟲科普館
面積約145m2,館藏近2000只昆蟲標本,搭建雨林生態系統,生動展示花田美地和武義地區的昆蟲多樣性。配有顯微鏡、放大鏡、昆蟲樣品等實驗儀器與材料,可供公眾探索昆蟲形態與生活習性。
鳥類科普館
面積約123m2,展示60余只鳥類標本,通過知識科普和3D全息影像技術模擬遷徙之旅,引領公眾深入鳥類世界,體驗生命之翼的壯麗。專人講授戶外觀鳥技巧,分享保護行動,激發公眾對鳥類及其棲息地的保護意識。
大漆館
面積約85m2,可開展省級非遺“武義大漆髹飾技藝”系列活動,如體驗漆樹割漆、中國傳統末金鏤、螺鈿、蛋殼鑲嵌、暈金彩繪大漆金繕修復、戧金等傳統大漆工藝,舉辦大漆鑒賞講座等,融入生物多樣性資源可持續利用相關知識,讓公眾深刻了解非遺文化的審美與藝術創作形式。
扎染館
面積約81m2,定期開設講座,講述扎染歷史、地域特色及現代傳承。指導公眾采集天然染料、學習扎染工藝,融合非遺“扎染技藝”與生物多樣性傳統文化知識,打造獨特體驗。
農業科普大棚
面積約1350m2,棚內種植多種熱帶水果,專人講解農業種植技術、發展歷程及生態農業理念,為公眾開啟農業知識探索之旅。
室外體驗部分
室外場地占地近12公頃,建有四季花海、朵朵牧場和生物多樣性互動站點,為公眾提供與大自然深度對話的窗口。
四季花海
面積約10公頃,花卉品類繁多,色彩豐富,打造賞花研學體驗區,可開展花田生物多樣性觀察、花海寫生等活動,是親近自然、認知花卉的理想天地。
朵朵牧場
可愛的羊駝、靈動戲水的柯爾鴨、歡快奔跑的小馬,以及鴿子、鹿、羊等齊聚于此,可以與動物親密接觸。設立各類宣傳展板,讓公眾在體驗過程中培養保護動物的意識。
生物多樣性互動站點
打造生物多樣性科普與互動站點,將昆蟲塔、本杰士堆、蚯蚓塔、人工鳥屋等生物多樣性友好設施布置在花田美地各個角落,為動物提供棲息空間,進一步加深公眾對生物多樣性保護的認知。
體驗課程設置
以“花境萬物生”為主題,圍繞自然藝術、生物多樣性友好教育、生物資源循環利用三大領域,設置蟲趣王國、花田羽翼、四季花韻、萌寵樂園、傳統非遺、你好新農人等6大課程主題。在這里,公眾可探尋昆蟲蹤跡、傾聽鳥兒啼鳴、品味花海芬芳、體驗萌寵歡趣,在手工體驗中感受自然與藝術的碰撞,在寓教于樂中領略生物多樣性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