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期(總第270期)
聯系電話:3014543 E-mail:ptstb3014543@163.com
本 期 目 錄
工作動態
l 我區一以貫之踐行“兩山”理念引領綠色發展
l 我區扎實筑牢生態安全屏障
l 我區多舉措守護海洋生態環境
l 桃花鎮深化和美鄉村“四整治”提升海島風貌
生態視野
l 生物多樣性體驗地:以“稻”為媒,展現千年陽陂湖生物多樣性之美
工作動態
我區一以貫之踐行“兩山”理念引領綠色發展
近日,“普陀區深耕海洋牧場,打造生態藍色糧倉”案例入選“‘兩山’理念引領綠色發展——浙江省高質量發展基層行(2025)”縣域創
新案例。一是加強資源養護。依托中街山列島海域國家級海洋牧場示范區,投資3250萬元建設20公頃人工魚礁,放流各類苗種1000萬尾/年,構建立體化、多營養層級生態養護系統,海洋生物固碳500余噸/年,固碳能力達區內其他區域的10倍以上。二是堅持科技引領。探索“大黃魚生態種業+漁光互補+水熱循環利用”先進模式,通過新能源技術與生態養殖深度融合,打造國內最先進的種業繁育基地,該模式可節約成本 40%、節省能耗近50%。三是優化資源配置。深化“海洋牧場漁業+旅游業”融合發展模式,發展休閑海釣、漁耕體驗等項目,延伸發展漁民畫、民宿等業態,帶動群眾增收。2024年,東極鎮民宿日均接待游客超千人次,旅游收入破 5 億元。 (區發改局)
我區扎實筑牢生態安全屏障
一是完善監測網絡。投用 9 個大氣環境、12 個水環境、4 個聲環境自動監測站,重點站點建設電子圍欄系統,通過“視頻監控+AI 識別”嚴密防控人為干擾監測行為,實現重點區域全天候精準監測全覆蓋。今年以來,處置預警信息3206條,歸集地表水監測數據 22.9萬條,市控以上地表水和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100%達標。二是強化污染防治。重點聚焦大氣環境治理,落實“政企協商”減排措施,推進各類治氣攻堅項目,開展 VOCs 深度治理,持續提優空氣質量。今年以來,34 項三大涉氣減排清單項目完成率100%,淘汰老舊柴油貨車 112 輛。三是狠抓風險防控。落實環境風險源企業排查整治全覆蓋,嚴查排污許可證執行報告和自行監測落實情況,完成環境應急物資更新,規范生態環境應急平臺使用。今年以來,排查企業 50 家次,整改問題 22 個。建成生態行刑共治中心,形成生態數據共享、生態問題共查、生態執法共商、生態宣教共抓、生態義警共管“五個一體化”格局,環境資源案件送達率100%。 (區生態環境分局)
我區多舉措守護海洋生態環境
一是建設綠色漁港。常態化開展沈家門漁港水域保潔及油污應急處置行動,完善固體廢棄物收運、處置長效治理機制,實施漁港漁船污染物智能化防治、沈家門中心漁港 2024-2028 年疏浚工程等項目,營造整
潔港區環境。今年以來,清理海洋垃圾1115.4噸,處置船舶水污染物 741.2 噸,完成漁港疏浚8.1萬立方米。二是加強資源養護。持續推進舟山漁場修復振興,構建以政府為主導的“民間放生+增殖放流”協作機制,2025年完成增殖放流大黃魚等水生生物1.6億單位。推進以資源修復型人工魚礁為重點的海洋牧場建設,截至目前,4 個國家級海洋牧場示范區累計投放人工魚礁15.8萬空方。三是落實鐵腕監管。采取“海上巡查+陸上檢查+空中抽查”方式,開展聯合執法,堅決打擊非法交易、運輸、銷購、捕撈違禁漁獲物行為。今年以來,取締三無船(筏)229 艘、違禁漁具地籠網1747頂、違規流刺網 2.6萬米,查扣違禁漁獲物725噸。
(區海洋經濟發展局)
桃花鎮深化和美鄉村“四整治”提升海島風貌
一是推進農房改造。開展房屋安全巡查,逐戶建立風險臺賬,對8戶困難群眾危舊房實施解危改造。將農房“微改造、精提升”與景區業態優化等相結合,“一村一品”推進農房風貌提升。今年以來,排查農房5065幢,改造農房外立面87幢。二是提升環境空間。開展“桃島凈空”專項行動,通過“上改下”等,完成茅山等村管線序化整治。實施公前等2村村道提升工程及宮客線等2條農村道路大中修,改善群眾出行體驗。今年以來,管線序化10.3公里,村道提升4.8公里。三是實施農田整治。按照網格化、全覆蓋要求逐級設置田長和巡查員,引入無人機開展全域農田巡查,筑牢耕地保護防線。堅持用養結合,通過復墾等方式,逐步提高耕地質量。今年以來,整治違章占用耕地3處1.8畝,建設高標準農田400畝。 (桃花鎮)
生態視野
生物多樣性體驗地:以“稻”為媒,展現千年陽陂湖生物多樣性之美
富陽陽陂湖稻田生物多樣性體驗地位于杭州市富陽區省級重要濕地陽陂湖內,濕地面積約29.4公頃,動植物資源豐富,有各類植物300余種、魚類20余種、野生鳥類100余種,呈現出魚翔淺底、沙鷗翔集的美麗景象。體驗地以“稻”為核心,結合陽陂湖濕地生態修復、生物多樣性保護成效,突出稻作文化特色,是集生態保護、自然教育、文化休閑等功能于一體的生物多樣性科普宣教基地。
室內體驗部分
體驗地建有陽陂湖(國際)研學中心,總建筑面積2.4萬平方米,分為稻田生物多樣性展廳、研學教室、科普長廊、音樂廳、休閑書吧等,可滿足公眾教育研學、勞動實踐、自然博物、生態休閑等活動需要。
稻田生物多樣性展廳面積約244平方米,由“陽陂稻史”、“稻田生態”、“水稻之旅”、“稻香豐景”、“未來之路”等主題展區組成,以多元化形式呈現陽陂湖稻田生物多樣性、水稻生長過程及稻作文化等,為公眾打造一場兼具啟發性和趣味性的水稻體驗之旅。
研學教室秉承“樂勞動、趣研學、悅成長”理念,通過布設景觀生態缸和綠植等,打造充滿生機與活力的研學教室19間,每間面積約124平方米,可容納40余人開展生態缸制作、種子手作、濕地小木工、精靈樹屋、扎染等研學活動,讓公眾研有所思、學有所獲、旅有所感、行有所成。
科普長廊面積約98平方米,集中展示富陽區全域生物多樣性本底調查成果,讓公眾進一步了解當地新發現物種、重點動植物和特色傳統知識。
室外體驗部分
體驗地依托陽陂湖省級重要生態濕地資源,建有稻香園、花漫園等“七園”以及觀鳥平臺、天鵝島、寵物樂園、萬湖營地、數智植物工廠、農耕實踐基地等,并布設各式鳥屋、昆蟲屋和科普展板,全方面展示陽陂湖濕地生態系統的多樣性。
稻香園面積約1608畝,為稻作文化體驗區。設有架空棧道、亭廊空間等,打造稻香鷺影、田野風趣的特色景觀,展現農田生態系統的特點與重要性。
花漫園面積約291畝,為生態護育區。以霞波花海為主題,種植水生鳶尾、茭白、蘆葦、千屈菜、美人蕉、黃菖蒲、海壽花、水燭等水生植物,打造點絳流丹、水上花海自然景觀。
觀鳥平臺是觀察濕地鳥類和自然景觀的絕佳場所,公眾可帶上相機和望遠鏡,捕捉各種鳥類的靈動瞬間,收獲獨特的自然畫面和珍貴的生態記錄。
天鵝島上共有黑天鵝等7種鳥類共300余只,配備疫苗房、孵化籠等設施,為遷徙候鳥提供優質的棲息環境。公眾可通過游船登島,與黑天鵝進行親密互動。
體驗課程設置
體驗地圍繞特色生物多樣性資源,開設探索、實踐、宣教、休閑、生產、傳統知識體驗共六大類十余門研學課程,如濕地探蘚、鳥類探秘、小小魚塘主、生態缸制作、種子手作、精靈樹屋、陽陂湖小知青、陽陂湖自然攝影、問“稻”于田、扎染、油紙傘手作(“紙”想和你玩)等,在寓教于樂中培養公眾的生物多樣性保護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