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全區工業戰線堅持區委“改革創新突破年”的主基調,重點開展“6+6+6”提升行動,全力以赴實現良好開局,工業經濟呈現出生產、效益同步提高,發展明顯加快態勢,但仍需關注市場需求不穩定、新納統企業增量有限等問題。
一、總體情況
一季度,全區規模以上工業經濟發展勢頭強勁,主要經濟指標高位增長,充分發揮全區經濟“壓艙石”的關鍵作用,實現增加值24.40億元,同比增長28.0%,居全省第一。
(一)行業增長面持續擴大。一季度,全區24個工業行業大類中,17個行業增加值實現正增長,增長面達70.8%,較去年同期提升9.9個百分點。增長行業增加值占全區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達97.7%,支撐作用顯著。其中青山數科不銹鋼的投產創造了新的經濟增長點,增強了產業配套能力。
(二)電力生產業拉動有力。一季度,受浙能六橫電廠二期項目全面投產和去年同期機組檢修產值基數較低雙重影響,電力生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96.1%,拉動全區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18.6個百分點。電力生產業增加值占全區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達28.4%,較去年同期提升12.7個百分點。
(三)企業經營效益較好。一季度,全區規模以上工業實現營業收入99.0億元,同比增長23.9%,較去年同期提升13.8個百分點;實現利潤總額7.37億元,同比增長64倍。分行業看,一季度農副食品加工業扭虧為盈,其中水產加工業虧損面較去年同期收窄16.5個百分點;船舶修理業利潤總額同比增長46.7%,盈利能力顯著提升。
(四)工業投資穩步推進。一季度,全區完成工業投資16.28億元,同比增長8.9%。其中,浙能六橫電廠二期工程 2×1000MW項目、浙能舟山六橫液化天然氣接收站項目、舟山中遠海運重工有限公司四號船塢項目、普陀萬洋眾創城預制菜產業建設一期項目、舟山鑫泰西白蓮綠色海工制造和運維基地8萬噸級配套碼頭項目等一批重大項目穩定推進,共計完成投資11.28億元,占整體工業投資的69.3%。
二、存在問題
(一)產銷銜接不足。一季度,全區規模以上工業產銷率為95.8%,同比下降3.9個百分點;出口交貨值同比增長12.3%。較去年同期下降30.7個百分點。部分企業雖有新產品投產,但銷售未達預期,如青山數科精密不銹鋼板帶及配套精加工項目正式投產,產銷率在20%左右。
(二)能耗壓力較高。一季度,全區規模以上工業能耗總量12.75萬噸標煤,同比增長55.2%,高于全區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27.2個百分點。高耗能行業增加值同比增長95.2%,高于全區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67.2個百分點,節能減排壓力加大。
(三)新興產業成長緩慢。一季度,全區裝備制造業和數字經濟核心制造業等新興產業增加值分別增長9.4%和14.0%,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同比下降5.2%,均低于全區規上工業平均水平。其中裝備制造業和數字經濟核心制造業占全區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為54.9%和1.5%,較去年同期下降11.8和0.4個百分點。
(四)新納規企業增量有限。2024年4月以來,全區新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22家,一季度實現工業總產值2.32億元,僅占全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總產值的2.3%,且有7家企業產值負增長,雖新增企業產值同比增速較快(70.0%),但對全區產值增速的拉動作用較弱(1.1個百分點)。
三、對策建議
面對復雜多變的外部環境,預計下一季度我區船舶修造業在高基數上實現穩步增長;水產加工業受禁漁期影響增速回落;電力生產業受浙能六橫電廠基數擴大影響,增速回落;鋼壓延加工業產能進一步釋放。下一步仍需各方統籌資源,以政策與產業需求的精準對接,形成“供應鏈安全—產業升級—創新驅動”的良性循環,推動全區工業經濟量質齊升。
(一)加強重點企業監測,保障工業生產供應鏈穩定。重點關注浙江東海岸船業有限公司被收購后的開工生產情況,保障相關生產要素,確保其盡早釋放產能;持續關注浙江青山數科科技有限公司后續訂單及價格情況,提高不銹鋼產品的產銷率以及企業盈利空間。
(二)培育新興產業集群,推動傳統產業數智化改造。重點布局海工裝備制造、海洋生物醫藥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打造具有海洋特色的新興產業鏈,逐步擴大我區新興產業占比;通過支持船舶修造企業建立數字化船塢、構建漁業全產業鏈數字生態等舉措,加快推動我區船舶修造與水產品加工兩大主導產業的轉型升級。
(三)聚焦核心技術攻關,深化產學研協同創新。積極打造高水平創新平臺,為企業提供技術研發、成果轉化和人才培養的支撐;積極推動企業與高校、科研機構的深度合作,重點攻克船舶動力系統、深海裝備、水產品精深加工等關鍵技術,提升全區工業的核心競爭力和創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