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社區(平陽浦分站)、村(社),機關各辦(中心),有關單位:
現將《沈家門街道基層防汛防臺體系提能升級建設工作方案》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舟山市普陀區人民政府沈家門街道辦事處
2025年 3月18日
沈家門街道基層防汛防臺體系提能升級建設工作方案
根據浙江省人民政府防汛防臺抗旱指揮部《浙江省人民政府防汛防臺抗旱指揮部關于全面推進基層防汛防臺體系提能升級建設的通知》(浙防指〔2025〕1號)文件以及區防指有關要求,為順利推進我街道基層防汛防臺體系提能升級建設,進一步夯實基層防御基礎,提升防汛防臺搶險救災能力,確保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特制定本方案。
一、總體目標
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防災減災救災重要論述精神,緊緊圍繞“不死人、少傷人、少損失”總體目標,推動基層防汛防臺體系與基層應急消防治理體系、“141”基層治理體系深度融合,提升體系建設更加注重實戰實效、更加注重創新創優,實現“1833”聯合指揮體系五級貫通,形成上下貫通、權責清晰、運行高效的基層防汛工作格局,進一步鞏固提升極端情況下“鄉自為戰、村自為戰”能力,切實筑牢防汛防臺“最后一公里”。
二、主要任務
堅持抓基層打基礎,筑牢防汛防臺救災人民防線,著力推進基層防汛防臺體系“五張網”提能升級建設和“短臨強降雨(山洪地質災害)和臺風防范”實戰運行,在2025年實現街道社區兩級基層防汛防臺體系提能升級建設總體目標。
(一)著力提升基層組織指揮效能。理順街道社區組織指揮機構,壓實工作責任,健全工作機制,實現基層防汛防臺體系全面融入基層應急消防治理體系和“141”基層治理體系,應急消防管理站全面統籌街道社區防汛防臺工作,“1833”聯合指揮體系全面貫通。
(二)著力提升基層風險防控能力。健全完善風險防控體系,規范風險管理、隱患排查、人員轉移,采取重點風險區域“一點一策”、隱患排查“一本通”、重點人群“一戶一策”等措施,實現“八張風險清單”精細化管控、隱患排查清單式管理、人員轉移全過程管控。
(三)著力提升基層預警響應能力。健全完善預警響應體系,完善預案方案、監測預警、自主響應,做到預案修訂和演練全覆蓋、監測預報預警信息全覆蓋、預警叫應責任人和受影響人員全覆蓋,實現預警全覆蓋、信息傳遞快、應急處置快。
(四)著力提升基層搶險救援能力。結合基層應急消防治理體系建設,健全完善搶險救援體系,高水平建設街道綜合應急救援隊伍、高標準配備搶險救援裝備、高頻次開展防汛專項訓練,建成城鎮“135應急救援圈” 和社區“15分鐘救援圈”。
(五)著力提升基層運行保障能力。健全完善運行保障體系,強化宣傳培訓、工作激勵,做到街道社區兩級防汛責任人100%警示教育,高風險區群眾100%宣傳教育、新任防汛責任人100%崗前培訓,實現基層干部“懂指揮、會應急”,社會群眾“人人能自救,個個會逃生”。
三、工作專班
為按時、高質完成基層防汛防臺體系提能升級建設工作,經街道辦事處同意,成立基層防汛防臺體系提能升級建設工作專班。現將人員名單通知如下:
組 長:楊平湖(街道黨工委副書記、辦事處主任)
副 組 長:馬海勇、閆立宏、毛學軍、周東、洪一春、邊金鋒
成 員:劉璐璐、葉莉莎、李麗、李羽、柳玲萍、何魯、潘文琪、虞蒙澤、何豐辰、陳璐東、王嘯、邵武波、翁立達
基層防汛防臺體系提能升級建設工作專班辦公室設在應急消防管理站,陳璐東任辦公室主任,王嘯任辦公室副主任。專班建立半月例會制度,及時掌握提能升級建設進度和加強對社區的建設指導。
四、工作步驟
(一)動員部署階段(至3月底)
開展基層防汛防臺體系提能升級建設動員部署會,研究“五張網”基層防汛防臺體系提能升級建設內容,開展自查自排工作,分析存在的不足。同時,開展街道、社區級防汛責任人的培訓工作,做好提能升級建設的宣傳動員工作。
(二)全面推進階段(4月上旬-6月上旬)
各社區按照實施方案要求,全面開展基層防汛防臺體系提能升級建設,力爭主汛期前基本完成建設任務,并在實戰中進一步鞏固提升。
其中,梅汛前,完成街道級預案優化,街道級防汛防臺指揮要素圖編制,社區級防汛防臺形勢圖更新,建立街道級“八個重點領域”風險清單,編制高風險區和隱患點“一點一策”,完成街道社區兩級防汛責任人、高風險區群眾警示教育和新任防汛責任人崗前培訓等。臺汛前,做好衛星電話、無人機、應急照明燈組等設施配備的維護保養工作。
(三)實戰實效階段(6月中旬-9月中旬)
立足實戰,通過今年汛期的檢驗,及時發現應用中的問題,查找不足,開展分析評估,進行整改提升,例如完善巡查、值班、物資等臺賬,不定時抽查責任人等。認真總結、提煉提能升級建設推進過程中的好經驗和好做法,研究制定有效措施,持續鞏固提能升級建設成果。
(四)驗收整改階段(9月下旬-11月底)
按要求接受區級驗收,配合做好上級防指對區級的提能升級建設抽驗工作,針對建設任務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總結經驗,落實整改意見。
五、保障措施
(一)提高認識,加強領導。各條線、各社區要把基層防汛防臺體系提能升級工作作為當前的重要任務來抓,充分認識防汛防臺工作的重要性、緊迫性,增強責任感,加強組織領導,以解決問題為目標,認真貫徹落實上級防指的防汛防臺工作部署,大力開展基層防汛防臺體系提能升級建設,全力夯實防汛防臺抗旱工作基礎。
(二)規劃先行,強化落實。深入研究并制定工作計劃,細化工作任務,明確時間節點,落實人員責任。要科學嚴密組織,提升建設效果,在任務設置、組織形式上緊貼實際、注重實效,有條不紊推進各項工作,確保在既定時間內完成各項任務。
(三)推行有利,提升效率。基層防汛防臺體系提能升級建設工作涉及到應急演練、宣傳培訓、制度預案編制等內容,要加強溝通,綜合協調,全力提升工作效率,做到平穩有序高效推進。團結協作,共同努力,提高基層防汛防臺體系提能升級建設工作質量,通過上級驗收。
附件:沈家門街道基層防汛防臺體系提能升級建設任務清單
附件
沈家門街道基層防汛防臺體系提能升級建設任務清單
類別 | 序號 | 具體任務舉措 | 責任單位 | 完成時限 | 上級指導部門 | |
組織指揮 提能升級 | 1 | 組織機構 | 街道黨政主要負責人是防汛工作第一責任人,分管應急消防管理站的副書記或常務副鎮長具體負責。 | 黨政辦、應消站 | 2025年4月 | 區防指辦 |
應急消防管理站承擔防汛防臺統籌協調工作,明確專人負責。 | 應消站 | 2025年4月 | 區防指辦 | |||
2 | 社區建立社區級主要負責人為組長、兩委干部為成員的應急工作組。 | 應消站、社區 | 2025年4月 | 區防指辦 | ||
3 | 社區防汛職責按規定融入“141”基層治理體系網格,針對專業性強、基層網格員難以承擔的防汛職責,在行業部門指導下,由街道組織社區補充落實巡查、預警等責任人。 | 綜合信息指揮室、平安辦、應消站,社區 | 2025年4月 | 區防指辦,應急、水利、住建、城管、資規、文旅、海洋、交通等相關成員單位 | ||
4 | 工作 機制 | 汛前,街道健全完善應急指揮機制,明確綜合協調、監測預警、人員轉移、聯合救援、聯合保障等工作組職責和工作流程,應急響應期間高效運行應急指揮機制,有效承接區級“1833”聯合指揮體系任務要求。 | 應消站、漁農辦、城建辦、經貿辦、黨政辦等條線(聯合保障組的工作) | 2025年4月 | 區防指辦 | |
5 | 社區明確監測預警、人員轉移、搶險救援等應急工作小組分工,協助街道做好防汛防臺和搶險救災工作。 | 應消站、社區 | 2025年4月 | 區防指辦 | ||
6 | 責任 落實 | 街道、社區明確“鄉包村、村包戶到人”包保責任人。 | 黨政辦、應消站、社區 | 2025年4月 | 區防指辦 | |
7 | 街道明確本級防汛責任人并落實責任告知。 | 應消站 | 2025年4月 | 區防指辦 | ||
8 | 平臺 應用 | 街道有關負責人和應急消防管理站等有關業務人員熟練使用“1833”聯合指揮體系鄉級指揮平臺,有條件的補充開發具有地方特色的功能模塊。 | 應消站、街道有關負責人 | 2025年6月 | 區防指辦 | |
風險防控 提能升級 | 9 | 風險 管理 | 街道建立轄區“八個重點領域”風險清單,由應急消防管理站統籌組織動態更新。 | 應消站、漁農辦、城建辦、經貿辦、宣傳文化等條線 | 2025年5月完成并動態更新 | 區防指辦,應急、水利、住建、城管、資規、文旅、海洋、交通等相關成員單位 |
10 | 在行業部門指導下,街道編制高風險區和隱患點“一點一策”,并規范設置風險警示標識標牌。 | 應消站、漁農辦、城建辦等條線 | 2025年5月 | 區防指辦,應急、水利、住建、城管、資規、文旅、海洋、交通等相關成員單位 | ||
11 | 隱患 排查 | 街道建立日常巡查和應急排查制度,按照區級防指組織行業部門編制的隱患排查“一本通”組織開展巡查排查。 | 應消站、漁農辦、城建辦、經貿辦、宣傳文化等條線 | 2025年4月完成并持續 | 區防指辦,應急、水利、住建、城管、資規、文旅、海洋、交通等相關成員單位 | |
12 | 街道應急消防管理站統籌各業務條線,動態建立隱患排查“三張清單”,明確整改主體責任、措施、時限,將隱患排查整改情況錄入基層防汛系統。 | 2025年4月完成并持續 | 區防指辦,應急、水利、住建、城管、資規、文旅、海洋、交通等相關成員單位 | |||
13 | 人員 轉移 | 在行業部門指導下,街道定期開展風險區受影響人員排摸復核,編制人員梯次轉移方案,包括人員轉移清單、極端情況下擴面轉移清單和重點人群(孤寡老人、殘障人員、困境兒童等)“一戶一策”。 | 應消站、漁農辦、城建辦、經貿辦、宣傳文化等條線 | 2025年5月 | 區防指辦,應急、水利、住建、城管、資規、文旅、海洋、交通等相關成員單位 | |
14 | 街道組織社區在山洪地質災害風險區附近安全區域設置緊急避險點。 | 應消站、漁農辦等條線 | 2025年6月 | 區防指辦 | ||
預警響應 提能升級 | 15 | 預案 方案 | 街道定期修訂街道級防汛防臺應急預案,編制更新街道級防汛防臺工作手冊和指揮要素圖。 | 應消站、漁農辦、城建辦、經貿辦、宣傳文化等條線 | 2025年5月 | 區防指辦 |
16 | 街道組織1次以險情先期處置、人員轉移避災、群眾自救互救為主要內容的防汛應急演練。 | 應消站、漁農辦、城建辦、經貿辦、宣傳文化等條線 | 2025年6月 | 區防指辦、應急、水利、住建、城管、資規、文旅等部門 | ||
17 | 街道組織社區汛前更新社區級防汛防臺形勢圖,并在社區醒目位置公布。 | 應消站、漁農辦、城建辦、經貿辦、宣傳文化等條線,社區 | 2025年4月 | 區防指辦 | ||
18 | 監測 預警 | 街道應急消防管理站共享行業部門監測預報預警信息;共享公安、自然資源、水利、農業農村、應急、氣象等部門視頻資源。 | 應消站、派出所,漁農辦、城建辦、經貿辦、宣傳文化等條線 | 2025年6月 | 區防指辦、公安、應急、水利、住建、城管、資規、文旅、海洋、交通、氣象等部門 | |
19 | 街道建立防汛責任人、高風險區受影響人員兩張預警對象清單,健全預警信息分級分類傳遞機制,明確在不同預警等級下的預警責任人、預警對象、傳遞方式、時限要求。 | 應消站、漁農辦、城建辦、經貿辦、宣傳文化等條線 | 2025年5月 | 區防指辦 | ||
20 | 街道參照“135”預警叫應,建立直達社區的高等級預警叫應叫醒機制,明確叫應對象、叫應內容、反饋要求。 | 應消站、漁農辦、城建辦、經貿辦、宣傳文化等條線 | 2025年5月 | 區防指辦 | ||
21 | 社區共享監測預警信息,建立釘釘、微信群等信息傳遞渠道,緊急情況下通過手搖報警器、銅鑼等方式傳遞到戶到人。 | 應消站、漁農辦、城建辦、經貿辦、宣傳文化等條線,社區 | 2025年6月 | 區防指辦、應急、水利、住建、城管、資規、氣象等部門 | ||
預警響應提能升級 | 22 | 自主響應 | 街道建立健全街道社區預警響應聯動工作機制,優化調整為Ⅲ級、Ⅱ級、Ⅰ級響應,細化啟動流程,遇短臨強降雨等突發情況可通過浙政釘、微信群等快速自主啟動應急響應。 | 應消站、漁農辦、城建辦、經貿辦、宣傳文化等條線 | 2025年5月 | 區防指辦 |
23 | 社區明確準備轉移(Ⅱ級)和立即轉移(Ⅰ級)兩個階段應對措施。 | 應消站、漁農辦、城建辦,社區 | 2025年5月 | 區防指辦 | ||
搶險救援提能升級 | 24 | 搶險 隊伍 | 街道綜合救援隊伍每年開展隊伍整組,落實隊伍、裝備動態編組管理。 | 應消站、街道綜合救援隊伍 | 2025年5月完成并持續 | 區應急管理局 |
25 | 街道綜合應急救援隊伍配備個人安全防護裝備,汛前開展1次裝備點檢、人員整組,以及不少于1周的專業訓練,汛期重點圍繞“學理論、練指揮、練協同、練技能、練作風”每月開展2次防汛專項訓練。 | 應消站、街道綜合救援隊伍,社區 | 2025年4月完成并持續訓練 | 區應急管理局 | ||
26 | 物資 裝備 | 街道按照《浙江省應急物資儲備參考標準(試行)》要求和轄區實際儲備應急物資并做好管理維護;做好衛星電話、無人機、應急照明平臺等必要裝備維護保養工作。 | 應消站 | 2025年6月完成并持續 | 區應急管理局 | |
27 | 多災易災社區在“三大件”“四小件”全覆蓋基礎上,掌握挖機等大型搶險機械資源。 | 應消站、社區 | 2025年5月完成并持續 | 區應急管理局 | ||
運行保障提能升級 | 28 | 宣傳 培訓 | 街道制定宣傳培訓方案,定期組織開展防汛責任人、風險區群眾典型案例警示教育和自救互救應知應會宣傳;組織開展基層防汛責任人崗位培訓,落實新任基層防汛責任人“防汛第一課”。 | 應消站、漁農辦、城建辦、經貿辦、宣傳文化等條線 | 2025年6月 | 區防指辦、水利、住建、城管、資規、文旅、氣象等部門 |
29 | 激勵 機制 | 對發現重大隱患、提前轉移人員避免傷亡、避免重大財產損失等表現突出的集體、個人按規定予以表彰和獎勵。 | 黨政辦、應消站 | 2025年10月 | 區防指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