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月,普陀區船舶海工產業集群規上產值 95.1 億元,同比增長 8%,助推轄區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速連續 5 個月居全省第一。
一、強化政策賦能,構建綠色發展新機制。建立“1+N”產業政策體系,優化船舶修造業整治提升等專項措施,支持企業自主或聯合研發綠色裝備,鼓勵企業提升LNG船舶、氫能船舶等高附加值業務修造規模。1-6 月,發放獎補資金 4000 余萬元。升級“工業上樓” 激勵政策,推動力創智能科技等企業向經開區展茅片區集聚,引導 鑫亞、龍山等重點船廠加快“工業上樓”改造進度,力促區域用地集約、產業集聚。今年以來,推動工業上樓面積 5 萬余平方米。承接綠色修船國際認證國家試點工作,推動萬邦重工與挪威船級社 (DNV)深度合作,加快國際綠色修船聯盟實質化運作。目前,發布全省首個《船舶修造企業碳足跡核算與報告要求》市級地方標準。
二、協同研發創新,激發綠色發展新動能。制定企業研究院管理辦法,運用財政補貼、人才評定等激勵措施,引導企業整合內外部創新資源,提升新產品、新技術、新工藝研發能力。今年以來, 培育市級企業研究院 2 家、認定“浙江制造精品”1 個。圍繞“AI+ 修船”技術突破,引導企業聯合研制智能涂裝機器人,推動外板噴漆等領域全覆蓋應用。今年以來,新申報相關專利 2 件,投用作業 機器人 20 套,較人工節省涂料 20%以上。依托智能船廠創新聯合研發中心,搭建覆蓋修造船全流程的數字化管理系統,培育一批行業 示范“智能船廠”。目前,2 家企業入選 2025 年省先進級智能工廠 名單,1 家企業獲評國家企業技術中心。
三、加快產業轉型,打造綠色發展新生態。出臺《普陀區船舶修造行業整治提升工作實施方案》,“一企一策”提升行業整體能 級。今年以來,環保規范化建設覆蓋 90%以上船企,淘汰“低小散” 船企 2 家。加快船舶修造領域設備換新,實施鑫亞公司廠區提升改 造等 12 個重大技改項目,推進鑫泰綠色海工制造與運維基地等項目 建設,為產業綠色升級注入強勁動力。1-6 月,完成技改投資 6.8 億元。鼓勵船舶企業攻堅首制首創項目,重點布局甲醇雙燃料改裝、 LNG船舶修理等領域,搶占高端市場話語權。今年以來,新增全國全 省“首單”“首例”“首批”項目 4 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