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島文化 | |||
| |||
改革開放以來,普陀區的文化設施上了新的臺階,漁農村群眾文化事業蒸蒸日上,文藝創作碩果累累;圖書館(室)建設迅速發展;文物已經得到保護;文化市場繁榮有序。1995年我區被省文化廳評為浙江省文化模范地區。1997年,被文化部評為《全國萬里邊境文化長廊》建設成績顯著地區。2005年被省政府評為第五批省級文化先進縣(市、區)。 文藝創作 在新時期中,各個藝術門類共計創作了文藝作品3500余件,其中在省以上展出、發表、演出,獲獎的1200件。文學作者閻受鵬的《五彩潮》、《迷人的海螺》、《千島拾翠》,徐國平的《白雀寺的傳說》,陳桂珍的《愛心慈航》出版發行。美術作者陳乃秋的電影海報《十字街頭》獲全國展出一等獎,并被中國美術館收藏,他的水彩畫《琵琶女》、《長坂坡》,油畫《一幅有染漬的繡品》等百余幅作品在國內外展出獲獎。朱仁民的中國畫《在公海上團聚》于80年入選全國青年美展,版畫《擒龍王》入選中國首屆藝術節美展,獲首屆中國風俗畫佳作獎,他曾于89年赴新加坡舉辦個展、講學。 文化市場 我區文化市場管理從1987年9月整頓臺球開始,1990年成立了區社會文化管理委員會,鄉鎮成立了管理領導小組。目前全區有7個經營項目,564個經營集體和個人。現在全區文化市場管理網絡齊全,經營布局合理,管理有序。 文物保護 1989年,區政府發文,公布了桃花的《白雀寺》、《桃花革命烈士陵園》;沈家門的《天豐寺》、《青龍山革命烈士紀念碑》、《天主堂》;展茅的《龍宮》、《翁氏宗祠》;六橫的《朝圣廟》、《詩公廟》、《蒼洞廟》、《浙東第一功摩崖題記》等十一處文物點區級文物保護單位。 1999年區政府又發文公布了臺門《張煌言蒙難處》、《凝波廟》;東極的《陳財伯墓》;桃花的《圣巖寺》;沈家門的《接待寺》;展茅的《柴家老宅》為第二批區級文保單位。 | |||
打印本頁 關閉窗口 |